法宜峻补真阴为主,方用独参汤,或当归补血汤亦可,解见上。是以正气不虚,伏邪虽重,治得其宜,可奏全捷。
又调经论曰:血之与气,并走于上,则为大厥,厥则暴死。故经云:风热火兼为阳,寒湿燥同为阴。
盖其书原本经术,参考诸家,而撮其要旨,病虽万变,理必一归,察脉既真,斯投剂不妄。邪正不两立,相遇必交争。
萝壁间有韵语云:暑毒在脾,湿气连脚,不泄则痢,不痢则疟,独炼雄黄,蒸饼和药,甘草作汤,服之安乐,别作治疗,医家大错。如病寒吐利,亡液过极,则亦燥而渴也。
若此病红肿,确实已在少阳,无外感,无抑郁,非元阴之不足而何。 气机原未闭塞,血液畅流,何汗之有?
内、外两法,真千古治病金针,医家准则,惜人之不解耳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:因于湿,首如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