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犯太阴脾脏,非止外感寒径中太阴,凡吞寒饮冷,皆是寒气塞于中宫。霍乱与吐泻有别,乃吐泻之久,亡其津液,手足抽掣而挥霍,眼目旋视而了乱也。
欲辨阳明寒热之不同,当以口中燥润详之。喻嘉言曰∶用桃仁以达血所,加桂枝以解外邪,亦犹大柴胡汤用柴胡解外相似,益见太阳随经之邪,非桂枝不解耳。
是受邪之原亦多矣,岂可以易与乎? 如淋,加泽泻五分。
若疟发于夜者,丹溪所谓入阴分、血分也,宜于本方倍入当归,或兼四物可也。又云∶色鲜为热,自大肠气分来;色瘀为寒,自小肠血分来。
今以三物降其三焦之壮火,则气得其生,血得其养,而三焦皆受益矣,故曰三补。风热干乎气,清以黄芩;风热干乎血,凉以生。
再加阿胶,名妇宝丹∶治虚寒经水不调。是方也;以黄连之寒,佐以姜、桂之辛,则寒者不滞;以姜、桂之热,君以黄连之苦,则热者不燥。